再说张献忠,在遭遇过明军的强力打击和受抚招安以后,“八大王”学聪明了,他看出官军虽力量强大,内部却矛盾重重,调兵遣将程序烦琐,而他的农民军却可以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占据游击的主动权。虽然最初张献忠的队伍依然在杨嗣昌的打击之下抱头鼠窜,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对战官军的窍门,杨嗣昌与将领左良玉、贺人龙配合不佳,“十大网”出现了漏洞,张献忠便趁着这漏洞溜出了明军的包围圈,也是拜我们大明王朝奇葩的灾荒所赐,这期间总有数不清的流寇队伍加入到新的作战行列中来,这让张献忠不仅保存了有生力量,还一路上收纳了不少新的士兵,势头越来越大,他们在杨嗣昌眼里就像一只恼人的蚊子,怎么也拍不死。不久张献忠带着队伍跑进四川,连取蜀中数地,并将这里作为了根据地准备转向集中作战,杨嗣昌就一路跟着张献忠跑到四川,比起之前十张大网坐等收敌的安然,此时的杨嗣昌已经全然丧失了优势地位,反而被农民军牵着鼻子跑,张献忠笑着讥讽他“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杨嗣昌也在平叛的路上越走越疲惫,不仅是张献忠,李自成也卷土重来,他们就像蝗虫一样,见缝插针地席卷着中原大地。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张献忠领兵出川,一众起义军直奔襄阳城。只因这襄阳城是杨嗣昌作为大本营的关键地,讨伐义军的后备力量都储存于此。张献忠的速度极快,还没等杨嗣昌反应过来就攻克了襄阳,可惜这最重要的后勤所在竟是这样薄弱,一击即溃,张献忠当时就将襄王朱翊铭及其子贵阳王朱常法作为战利杀害于城上,又将城楼尽毁,相当于将杨嗣昌处心积虑设计的“四正六隅十大网”彻底打破,襄阳一战是张献忠自起兵以来最傲人的一番成绩,他终于刷新了以前即抢即逃的流浪战术,给了大明朝廷结结实实的一记重击。